“城门、牌楼、广场:
关于摄影和历史的动作考古”系列公共活动
Your City, My City : Stories about the Past, the Future and the Present of Beijing
9. 27.2022 19:00-21:00 周二嘉 宾
高一丁 媒体编辑,历史影像研究者
李纬文 城市研究学者,巴黎索邦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
宋壮壮 设计师,帝都绘联合创始人
本次活动为线上参与,请通过泰康空间微信视频号收看直播。
北京是一座“大城市”。很多层次、很多面目,无法被简单地概括。他的历史、社会、环境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,让这座城市散发着无穷的魅力,成为进行城市发展跨学科研究的绝佳场所。本次活动邀请的三位发言嘉宾,他们拥有不同的学术背景,从事不同的职业,却不约而同将目光聚焦在北京的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中。这次活动他们将分享各自在北京城市研究中的成果,聊一聊北京的过去、未来与现在。元代皇家每年往返于两都之间。当车驾回銮进城,大都将在一天之中暴增几十万人口……嘉靖年间,官方发起了一次街道整治行动,北京多条大街商业牌匾摊位被拆撤,商贩无处容身。这时候有一位大臣站了出来……曾经在皇家领域是不能存在寺观的。就算是天子的道场,也只能低调存在于层层包装之下。后来这个禁约消失了……
北京的故事从来都是反反复复发生着,只不过换了时代而已。
从过去,到现在,再到未来,城市的逻辑并非全然改变。
我们总会很好奇历史影像的作用,如何从这些年代久远的照片中,发现历史信息,并与当下城市生活有所关涉。这一切看似艰深,但其实只是一个需要时间和运气的逻辑问题。通过对影像的考古,我们可以拼凑出许多城市微观地理的信息,在有限的空间里,试图勾勒出更长跨度的时代变迁。
新冠疫情以来,我们的城市发生了许多变化。就像工业革命初期英国城市频发的传染病催生了现代城市规划一样,最近几年也提供给我们很多机会重新思考城市的本质。相信你我都能够亲身感受到城市中萌发的一些新趋势,本次分享希望抛砖引玉,在分享个人观察的同时,期待促生更多讨论和对未来的想象。
艺术家:鲍乃镛、詹姆斯·利卡尔顿、汉茨·冯·佩克哈默、爱伦·凯特琳、穆默·冯·施瓦岑施泰因、德米特里·凯瑟尔、西德尼·甘博、徐扬、叶浅予